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档案管理 » 综合管理 » 正文

略述孔子“祭如在” 精神——基于衢州乡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的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7 17:38:53    浏览次数:13    评论:0
导读

略述孔子“祭如在” 精神——基于衢州乡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的启示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崇宗祀祖”之外,族人将许多婚、丧、寿、喜等重要事仪往往也放在祠堂举行,同时,祠堂也是族亲们商议重要事务的场所。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48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夫妇楷木像随宋高宗率领部分孔

略述孔子“祭如在” 精神——基于衢州乡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的启示

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崇宗祀祖之外,族人将许多婚寿喜等重要事仪往往也放在祠堂举行,同时,祠堂也是族亲们商议重要事务的场所

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48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夫妇楷木像随宋高宗率领部分孔氏族人扈跸南渡后,被赐居衢州,是为南宗衢州由是被视为孔氏家族的又一圣地,迄今已有880多年的历史孔氏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衢州建庙立家,繁衍生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孔氏南宗文化,这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核心文化之一衢州也成为了孔氏家族的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如今,南宗文化推动了孔氏南北文化的融合和儒家文化的发展,在强化区域经济发展改变社会风貌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衢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民情风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衢州乡村文化大礼堂是一个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是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建设经济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礼堂为此,2013年衢州重点建设了100个农村文化大礼堂今年衢州将继续建设130个乡村文化大礼堂,学最美树新风扬正气主题活动为载体,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想最美衢州”、“三个一百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礼堂

以此为契机,在乡村文化大礼堂建设中传承与弘扬孔子祭如在精神,丰富乡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的内容,使乡村的道德伦理民情民俗在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升华与广布祭如在精神中感受民族情感,人文关怀,使村民在仁爱谦和友善诚信的淳朴氛围中,崇善敬德,发扬光大儒家文化

 孔子祭如在精神在乡村文化大礼堂中传承与弘扬的意义

何谓祭如在?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祀神灵就要如神明就在此地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如同没有参加祭祀一样。”孔子的意思就是做事要表里如一,假如我忙得顾不得祭,由别人代替祭,就如不祭这是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对生者死者,明里暗里都要由衷一以贯之一个人的修养,对人对事都要有祭神如神在的心理,恭而敬之,不能做虚假的表面文章这就使人们从了解祭礼来明白做人的道理

作为孔子南宗的衢州,每年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举办祭祀典礼的日期祭祀典礼实行一年一小祭,两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衢州南孔祭祀程序分别是:礼启祭礼颂礼礼成四个部分每项中都有具体内容,最有意思的是礼成时,全体参祭人员合唱«大同颂»«大同颂»的歌词来自«礼记»«礼运»,107个字,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一种描绘参加祭祀典礼的全体人员须身着正装,不许穿凉鞋,以显祭祀的庄严肃穆所有贵宾胸前的鲜花均由南孔家庙的银杏叶和柏树枝做成,整个活动展现出热烈庄严安全节俭的气氛正如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所说: 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导祭祀典礼是庄严的,也是参祭人的真诚态度。”

衢州的乡村文化大礼堂,大都设于旧祠堂的修建之中这不仅能继承弘扬村落千百年的文化,同时也赋予了祠堂以时代内涵衢州航埠镇墩头村的礼堂就是利用村里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大祠堂改建而成的,使村民能一睹百年祠堂的今貌,并在乡村文化大礼堂中,沐浴儒家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从而使乡村文化大礼堂在老百姓中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道德文明礼仪,懂得做人做事道理因此,乡村文化大礼堂就具有了学教礼仪长效等的示范启迪作用曾经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典故,就表现了孟母独特的育儿方式当孟子在墓地旁,学习的是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当孟子在街市时,学习的是商人叫卖的样子可是,这些都不能使其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熏陶于是,孟母迁居于祠堂旁边,让孟子学习孔子的思想文化,学习礼数的儒家文化,这对于孟子之后成为儒家所尊崇的亚圣影响匪浅所以,祠堂其实就是一个人们学习熏陶的场所,一个修身悟道的环境

孔子的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基于对人的生命传承,晚辈对祖先的追思缅怀的情感,成为具有人情味的行为活动«礼记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901/52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