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档案论文 » 论文欣赏 » 正文

重新解读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5 11:36:12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69    评论:0
导读

摘 要 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争,其主因是档案学界对两种理论定位和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认识不一。本文对此从一切文件皆有生命周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与纸质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比较、科学认识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三方面,运

摘  要  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争,其主因是档案学界对两种理论定位和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认识不一。本文对此从一切文件皆有生命周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与纸质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比较、科学认识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三方面,运用辩证唯物史观重新解读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解读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提出动摇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档案学中的基础地位,并由此出现了取代论、补充论、兼容论、互补论、并行论等观点。虽然这些观点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作用的认识各有差异,但都不同程度地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过时,或主张用文件连续体理论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档案学中的基础理论地位;或主张利用文件连续体理论来改造、补充和完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或主张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找到一条妥协的发展道路;其共同点都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同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认识。笔者以为,这些观点之所以值得商榷,其原因有三:一是把不属于同一理论层面的两种理论置于同一理论层面进行比较并强分优劣;二是没有把文件连续体理论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定位于应用理论层面;三是没有对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最根本的是第三点,即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是否具有生命周期,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其表现形式如何,它与纸质文件生命周期有何异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何影响等。据此,笔者提出重新解读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问题,以商档案学界同仁。
  二、一切文件皆有生命周期
  文件生命周期虽然是在文件中心的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并用以指导以纸质文件为主的处理工作的,但是,它经中国档案学者改造、丰富和发展,建立以文件价值运动规律为核心的中国版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来,已成为揭示和解释文件价值运动客观规律、指导文件按其价值运动规律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这里所说的“文件价值运动”,不是专指某一种载体的文件价值运动,而是泛指各种载体的文件价值运动,包括传统载体和新型载体,概言之,自从文件出现以来,凡是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无论其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如何)。对此,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来探究。
  (一)实践层面
  现从档案工作历史和现实的不同阶段来具体考察:
  1、在古代档案工作史上,虽然档案工作没有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统治者却已看出文书和档案具有不同的作用(不管何种载体),因此,在其行政组织系统中,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机构、职能、管理方式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界限,尽管古代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文件具有现行作用      半现行作用      非现行作用的运动规律,并按各阶段作用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可是,文档分工的事实说明,文件生命周期(或文件价值转化规律)早已客观地存在于文件各种作用发挥的整个过程之中。如孔子编《春秋》、司马迁写《史记》、班固作《汉书》等,无不利用了档案史料。
  2、在现代档案事业史上,随着档案馆和文件中心的建立,档案工作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事业,文件各阶段的作用也清楚地凸显出来,经美、英等国档案学者的发现和总结,特别是中国档案学者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成为现代档案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就档案学史而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标志着档案学已经脱离了其经验自发性的初级阶段,进入了理论自觉性的成熟时期,实现了档案学从古典到现代、从附庸到独立的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从此奠定了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之林的地位。
  3、在当代档案工作实践中,虽然文书、档案的形成、管理、服务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及文档载体都发生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的革命性巨变,即文档的记录和传输已由手工分段式操作向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连续式操作转变,文档的存储已逐步由纸质微量型向磁质巨量型转变,其保管逐渐由实体型集中式向虚拟型分布式或分布与集中结合式转变,但是,文件固有的现行作用、半现行作用和非现行作用并没有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质言之,电子文件仍然是文件,其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仍然继续存在,并没有因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操作方式和载体形态的变化而成为“非文件”,只不过较之纸质文件及其手工操作方式,电子文件的形成、管理和利用更为便捷、高效和低耗(即更加节省时间、空间、成本和精力)罢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并没有改变其“文件”属性,其价值转化规律(即生命周期)仍然客观地存在于其整个运动过程之中。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无视电子文件价值转化规律而轻言电子文件已无生命周期,就有可能给档案工作实践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理论层面
  可从哲学层面和档案学层面来认识:
  1、由哲学层面观之,文件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同所有客观事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有的生命过程,即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都有其生命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何种载体的文件,只要其文件的身份(性质)不变,都应该受到文件价值规律的支配,即离不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概无例外,这是文件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只不过不同技术环境下产生的不同载体的文件,因其生成和管理的技术手段与具体方式的不同,其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是文件运动变化的特殊性。因此,当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时,如果只看到不同载体文件运动的特殊性,而无视各种载体文件运动的普遍性,那么,其认识就会偏离文件运动的基本规律,所得结论必然不符合客观实际。反之,如果只看到各种载体文件运动的普遍性,而无视不同载体文件运动的特殊性,其认识也会偏离文件工作实践的发展规律,所得结论同样不符合客观实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时,既要看到各种载体文件运动的普遍性,又要重视不同载体文件运动的特殊性,在不违反文件运动基本规律的同时,注意一定载体文件运动的自身特点,最大限度的将文件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
  2、由档案学层面观之,从文件到档案,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物理方式,还是通过网络时代的逻辑方式,都必然经历一个从形式到价值的全方位转化过程,这一点应该是没有歧义的。由此看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其表现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但其内在规律(价值转化)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时,如果只看到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无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同一内在规律,其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形而上学的层面,所得结论必然是片面的。反之,如果只看到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同一内在规律,而无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面,所得结论也必然是片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时,既要看到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不同表现形式,又要把握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同一内在规律,在不违反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同一内在规律的同时,注意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大限度的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同一内在规律与具体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所得结论才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的。以上分析可知,网络时代的电子文件同样具有生命周期,只是其表现形式与纸质文件不尽相同而已。
  三、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与纸质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比较
  所谓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是指文件运动阶段反映于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形态,它是文件价值作用于一定具体对象的直接反映,换言之,就是根据文件价值转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的特征将文件划分为一定的运动阶段,即档案学者通常所说的划分文件运动阶段。文件生命周期(文件运动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描述(或反映)其表现形式,应坚持两条原则: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实事求是(“实事”指符合文件价值转化过程的客观实际,“求是”指能够透视文件价值转化的本质规律)。我国档案学界对纸质文件运动阶段的划分早已形成共识(三段式或四段式),而对电子文件运动阶段的划分却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冯惠玲教授认为划分电子文件运动阶段具有文件价值学的意义,没有文件管理学的意义,她说“电子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功能和价值形态而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电子文件的阶段性与其物理位置、保存场所没有对应关系”。何家荪教授则认为划分电子文件运动阶段兼具文件价值学和文件管理学的意义,他在肯定划分电子文件运动阶段的价值学意义并分析电子文件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维护管理责任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归根结底,电子文件的运动阶段仍然与管理、维护它的社会主体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是文件运动客观规律决定的。”他还“认为为电子文件划分运动阶段的目的是正确描述文件运动规律,并非要求采用区别文件与档案阶段分别管理电子文件的模式”。笔者以为,何家荪教授的观点更有助于认识网络时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
  电子文件虽然可以存放在任何物理位置、保存在任何场所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超时空的价值转化和利用,但是,网络技术和电子载体无论多么先进和发达,说到底,它毕竟只是文件价值生成、转化、利用、存储和管理的一种工具(或一种工作环境),而不是文件和文件管理者本身。因此,首先,它们不能代替文件完成其价值的生成和转化(因为文件价值的生成和转化是文件主体、文件本体和文件客体三者的有机统一,与网络技术和电子载体毫不相干);其次,它们不能代替文件完成其价值的实现(因为文件价值的实现是文件主体或社会主体与文件本体两者的有机统一,也与网络技术和电子载体毫不相干);再次,它们不能代替管理者决定文件存放的空间和方式。可见,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仍需解决价值转化、价值实现与合理存放的问题,这就是笔者划分电子文件运动阶段的出发点。据此,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图解如下:
 

文件运动阶段              价值形态                 存放处所与管理者
文件制作期         孕育文件第一及第二价值           文件形成机关

现行文件执行期             第一价值             形成机关(制定者或接收者)

转型期           第一价值衰减、第二价值增长       形成机关或文件中心
                             
       销毁
历史文件利用期            第二价值                  形成机关或档案馆

 
  (二)纸质文件生命周期表现形式
  我国档案学者划分纸质文件运动阶段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文件的现行期、半现行期(过渡期)、非现行期及其相对应的存放处所将文件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简称“三段式”);一种是按照文件的价值孕育、现行作用、半现行作用、非现行作用将文件运动分为四个阶段(简称“四段式”)。其观点不同,“三段式”沿袭美英传统观点,着眼于文件存放处所的空间位置移动过程,即文件形成机关     文件中心   档案馆;“四段式”为我国档案学者陈兆祦先生首倡,着眼于文件价值生成和转化的运动过程,即文件价值孕育    现行作用     半现行作用    非现行作用。笔者赞同陈先生的观点,因为“四段式”揭示了文件运动的内在动力——文件价值转化规律,富于科学思维的哲理性和思辨性,具有基础理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现将陈先生的表达式图解如下:
 

文件运动阶段              价值形态                存放处所与管理者
文件制作期             孕育文件价值                 文件形成机关


文件现行期               现行作用             形成机关(制定者或接收者)


半现行期          现行作用衰减、非现行作用增长    机关档案室或文件中心
                                
销毁

非现行期                 非现行作用                    档案馆

 
  (三)两种表现形式比较
  经比较,其相同之处有:
  1、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价值运动阶段相同;
  2、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各阶段的价值形态相同;
  3、当电子文件实行集中式管理时,其存放处所与纸质基本文件相同。
  不同之处有:
  1、纸质文件实行集中式管理,不同价值的文件必须集中存放在不同的处所;
  2、电子文件可实行分布式、集中式或分布与集中结合式三种管理。实行分布式管理时,电子文件均存放在其形成机关;实行分布与集中结合式管理时,价值孕育期、第一价值期和价值转型期的电子文件均存放在其形成机关,第二价值期的电子文件则存放在档案馆。
  可见,电子文件与纸质(传统)文件除在管理(包括利用)方式上有所差异外,其价值形态及其转化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不仅具有生命周期,而且因其价值转化、管理和利用的超时空性特点,为丰富和发展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思考。
  四、科学认识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要想科学地认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之间的正确关系,就得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众所周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价值运动本质规律的理论概括。因此,网络环境下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过时,根本在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价值运动是否存在,只要电子文件价值运动存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就不会过时。某些档案学者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迄今为止,他们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解读大多定格在传统认识上,即文件生命周期是对文件中心和纸质文件阶段式管理过程所作的合理性解释(如果仅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认识是唯一正确的)。因此,当网络时代电子文件的虚拟式管理可以取代实体阶段式管理以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也就黯然了,它要么退出历史舞台,要么通过修补或整合来适应电子文件管理需要,要么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一争长短。以上推理,正是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以来,某些档案学者的思维逻辑。
  通过前边的分析,笔者以为,网络环境下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应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以纸质载体为主体的文件生命周期。广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则泛指一切文件皆有其生命周期,只是其表现形式因生产方式、工作环境和技术手段的变化而不尽相同。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来看,任何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洗礼,并沿着各自的运动规律发展变化,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也不例外。由此出发,笔者以为,狭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随着纸质文件实践环境的变迁而变迁,其出路有二,一是随着纸质文件实践环境的消亡而成为历史;一是融入广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时俱进。广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则不然,它作为文件价值运动本质规律的理论概括,不仅在网络时代没有过时,对电子文件管理实践仍然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必将随着新的文件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档案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而日益完善。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主张,在网络环境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检讨档案学理论建设历史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建立科学(广义)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念,以之认识和指导新的文档工作实践,正确处理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相互关系,促进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①邹吉辉、杨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研究》,《档案学研究》2006.1。
②邹吉辉:《文件运动规律新论》,《档案学研究》2003.3。
③何嘉荪、叶 鹰:《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之一》,《档案学通讯》2003.5。
④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⑤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11/17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