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档案论文 » 论文欣赏 » 正文

增强档案馆文化自信建设的若干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9 22:47: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56    评论:0
导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里提到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里提到了三个重要概念。第一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类似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按照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档案事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特殊功能更强;档案系统需要提升档案文化自觉和档案文化自信。第二是"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前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往往被理解为仅仅共享物质成果。这次明确提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意义重大而深远。而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档案文化发展成果。档案馆是面向社会为各项工作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具有文化性。档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器。第三是就是"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以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和谐为基调和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为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档案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物态结晶,也是一种凝结着一个民族价值趋向的文化载体。档案既是记载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传承文化的使者。人类社会的种种记忆都是通过档案获得的。档案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它的本质是传承、记载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建设现代文化的过程中,档案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档案是文化的载体,它忠实地记录了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容和进程,存储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及教训,为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使人们不断地积累文化成果,修正文化行为,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兰州市档案馆现有档案资料近十二万卷,过去由于档案历史形成的特殊原因和保密规定,客观上导致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一直得不到重视和发展。随着档案服务理理念和服务条件的不断改善、创新,特别是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档案馆自身文化自信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文化事业机构,档案工作担负着积聚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档案真实记录了人类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历史、传说、文学、思想及一切文明成就通过档案以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后世,延续了人类文明。如果没有档案,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就会被阻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就不可能实现。档案工作者保存档案、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和人民,发挥了承载历史、传播文明的作用,因此,档案是一种智力产品,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被誉为"历史文化之母”,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视。二是档案是开展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活动来实现,文化传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文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但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其参考凭证价值、权威性和感染力,其它媒介则无可替代,档案必然成为承载文化的主要载体。三是档案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档案真实记录和展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光辉历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财富,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的文化事业管理、文化历史研究,还是微观层面上的繁荣文化市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乃至从事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宗教旅游、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编史修志、图书情报等"大文化”事业的许多具体工作都离不开档案。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善于利用现有的文化档案资源必将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档案工作必须为文化建设延续脉落、打造声势,强基固本。

  档案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强健与否,直接影响着档案馆各项功能实现的效绩与效果。在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既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基本功能提出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最直接结果是更加有效地扩大了档馆档案信息资源的"辐射面”,拓宽了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大量作为"昔日王谢堂前燕”的馆藏档案信息,能够更容易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会公众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更加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保障了每个公民的知情权,在为社会公众了解历史、服务现实、规划未来、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各项民主权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档案连接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理性思维活动,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提供鲜活的养分,也使人类社会活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循环过程。档案馆作为永久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档案馆在收集档案范围划分方面的严格规定,又使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对于所在特定区域的文化发展建设与文化传承具有的,作用显得更加贴切、富有针对性。

  再次,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案信息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已拓展、涵盖到了文化休闲、娱乐消遣、业余鉴赏等精神生活领域,且呈愈演愈烈的持续增长趋势。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也在客观上要求档案馆必须把加强自身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作为实现档案馆基本职能 的重要举措,认真加以落实。

  最后,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档案馆的性质、功能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档案馆的要求,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必须进行包括加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在内的全面转变与创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变化要求,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也是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文化服务能力强健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档案馆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也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向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大局,其作用效绩不容低估。

  二、努力挖掘和开发档案工作的文化功能

  档案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借助档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建设的过去,把握文化建设的现行客观规律,预见文化建设的发展未来。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具有文化存贮、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知识生产、资政决策等特殊功能,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发档案工作的文化功能,更好地为文化建设服务。

  第一,开发档案文化功能,要强化档案部门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档案的文化知识属性决定了档案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档案馆是国家法定的科技文化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明城市、爱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魅力城镇评选等都必须依托档案来佐证,档案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克服把档案工作通文化建设割裂开或混为一谈的现象。正确认识档案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档案事业,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措施,使档案事业在文化强市中发挥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作用。

  第二,开发档案文化功能,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长期以来,档案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是受制于解密程度复杂,查阅条件限制等原因。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要建立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协调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文化建设。要立足兰州文化底蕴,彰显兰州文化特色,广泛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要加大档案资源的整合、开放、利用力度,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从而淡化档案馆的机关色彩,增强文化氛围,重塑档案人、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在社会和公众中的良好文化形象。

  第三,开发档案文化功能,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要将档案事业列入全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使兰州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明发展史不断得以保存和延续。要借助档案文化资源的垄断性和档案馆对档案文化资源的独占性,在增强城市人文信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发挥档案文化的独特作用。在开展社会教育提供档案利用、举办档案展览、编研档案史料、拍摄档案专题资料片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时要面向基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铸造品牌,争创名牌,多出精品,使档案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完善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履行档案保管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功能。档案馆应当首先确定"细化收集、优化整理、深化检索、强化利用服务”的业务工作发展思路,使档案馆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向为社会、为社会公众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倾斜,以此为全面提升档案馆文化服务能力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二是提高档案馆的信息存储能力,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存史鉴史与文化传承的功能。档案馆必须以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丰富馆藏内容为档案馆业务工作的基本方向,为全面提升档案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制作准备大量质量优异、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系统集成的"物质”条件。

  三是健全档案馆的信息共享能力,进一步强化档案馆档案信息集散与开发的功能。档案馆要以档案信息化理论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实际运作为"突破口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和政务信息公开的时机,结合档案工作发展的实际,坚持走信息化的道路,积极参与政务信息公开等社会实践,为全面提升档案馆的文化能力开辟新的途径。

  四是增强档案馆的信息传播能力,进一步强化档案馆社会宣传教育的功能。要积极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参与和支持,加大人员培训提高和经费投入的力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展览、展示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扩大档案馆的影响,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发挥档案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效促进作用,为全面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氛围。

  三、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新途径

  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是各级各类档案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事业发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业务优势,是实现文化强市,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客观要求。为此,要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的途径。第一,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培育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档案干部队伍。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档案干部的头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档案干部高尚的人格魅力,高水准的文化素养,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服务高效的档案干部队伍,以人的素质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努力为文化建设服务。第二,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布局的要求,建设现代公共档案馆和特色档案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档案馆的文化平台。加强档案馆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建设开放性、文化性、多功能性、时代性和标志性的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在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加强档案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档案馆保管档案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心、现行文件资料利用中心"四位一体”功能上狠下功夫,使档案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成为人民群众公共文化场所,营造档案馆的文化和"亲民”氛围,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第三,要按照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要求,推进档案业务建设,将档案信息服务纳入文化传播体系,提供优质高效档案服务。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文化能增减民心士气、左右发展走向、影响国家安全。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的"原生态”记录,可以正听、纠误、传真、资政,因此必须拓展档案业务领域,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大力推进档案资源结构多元化、档案管理法制化、档案工作信息化和档案利用社会化,通过科学管理,强化档案数字化进程,运用互联网、计算机、触摸屏等设施,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确保档案网络安全运行,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规范电子文件管理,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网上档案查询,举办网上档案展览,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热情周到、及时准确、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佚名)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11/19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