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档案管理 » 综合管理 » 正文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述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8:38:25    来源:网络    作者:四川省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系 邹吉辉    浏览次数:1013    评论:0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档案学术界非常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综合性研究,综观学者们的理论文章,无论其视角、观点、立论如何,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思想和新知识的窗户,使读者受益匪浅,也反映了档案界活跃的学术气氛。笔者不揣冒昧,就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现状谈一点个人浅见,意在交流和讨教。一、国内档案学者观点述评从目前我国档案界学者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可态度来看,其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

近些年来,我国档案学术界非常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综合性研究,综观学者们的理论文章,无论其视角、观点、立论如何,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思想和新知识的窗户,使读者受益匪浅,也反映了档案界活跃的学术气氛。笔者不揣冒昧,就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现状谈一点个人浅见,意在交流和讨教。
一、国内档案学者观点述评
从目前我国档案界学者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可态度来看,其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现简要论述与评析如下:
(一)否定论。持论者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过时,主张电子文件时代应当用文件连续体理论来指导和构想当前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并似有意以此来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档案学中的基础理论地位。代表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安小米副教授,其论文《文件连续体模式对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的启示》(载《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3期)可视为代表作。该文把文件连续体模式同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进行列表比较后,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以上比较揭示了文件连续体模式同生命周期模式的差异,同时也显示了文件连续体模式在管理电子文件方面具有生命周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生命周期模式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其文件管理的框架支离破碎。”“电子文件必须依附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环境生存,就文件在网络环境下的检索和利用而言,它与存放文件的系统的实际位置并不相干,由此否定了生命周期的传统档案馆保存和看管方式。“这一观点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看传统,敢于破旧,勇于立新,有超前意识。但立论有失全面,论事未及本质,尤其是论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优劣之时,其结论有失客观公允。
(二)补充论。持论者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电子文件这一新生事物不能作出完全的合理解释,需要用文件连续体理论来补充说明电子文件不同于纸质文件的一些表现特点,并以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立体思维方式来改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平面思维方式,在重新解释和修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完善这一理论,使之与时俱进,以完全适应和切实指导当今的文档工作实践。这一观点的代表者有中国人民大学的黄霄羽副教授,其代表作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与发展》(载《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1期),该文明确提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补充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三个基本点进行调整和补充:1、“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同样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应该纳入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之中。”2、“电子文件的完整运动过程依据电子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但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处于后阶段的电子文件具有向前阶段转化的可能。”3、“电子文件在第一阶段因特定的价值形态仍然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管理方式,但电子文件的阶段性与其保管场所的对应关系已经弱化,甚至可能丧失。”4、“对电子文件运动过程应当进一步加强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起点需要延伸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 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为能够以审慎的态度批判继承传统理论,在坚持其合理成分的同时,又注意修正其不合时宜之处,使传统理论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始终保持其鲜活的时代生机。但由于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还没有认识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应分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不同理论层面,而试图在同一理论范畴内将它们整合为一个理想的理论范式,因此该观点难免生拼硬凑,显得力不从心,令人为之惋惜。
(三)兼容论。持论者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它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之间没有排斥性,可以互相兼容,同时也指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并寄希望于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全面地探讨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内的文件运动规律和建立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这一观点的领军人物是浙江大学的何嘉荪教授,其近期代表作有论文《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之一》(第一作者,载《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5期),该文认为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自传入我国以后,经我国档案学者发展成为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中国版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它所包含的“文件的运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和“文件运动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内在联系”的观点,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完全一致;同时指出我国档案学者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也比较类似于文件连续体理论。因此中国版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对建立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内的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进行全面探索。这一观点科学性和思辩性强,从全面、历史、发展的立场和观点认识两种理论各自的优势及其互相优化的关系,给人以新的启示。提请考虑三个问题: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不应属于同一理论层面: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内涵丰富,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3、文件运动规律是否应该包括宏观运动规律和微观运动规律两个层面。
二、思考与启示
(一)个性与共性。文档管理问题既是一个现实应用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既要尽量考虑某些特殊需要,更要站在整体需要的高度,深入、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带有共性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得出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结论。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并未完全进入电子时代,尚处于纸质文档与电子文件并行的过渡时期,因此,学者们在研究优化文档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时,必须以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整体效能为出发点,把适度的超前性和全面兼顾两种载体文件管理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可以纸质文档运动的个性特点来掩饰传统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也不可以电子文件运动的个性特点来全盘否定传统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任何只持一端以偏慨全的认识,都不符合当前文档管理工作实际,都不利于改革现实文档管理方式和建立一种普遍适合现有文件管理需要的工作模式。可是有的论者只强调事物的个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共性,一叶障目,其观点欲令人信服,难矣。
(二)现象与本质。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当同一事物因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时,不能说该事物就一定发生了质变。可是,有些论者在研究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时,对“文件”在不同办公条件和技术环境下出现的不同的载体和运动形式,误认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并从形而上的层面解释它们运动过程及特点,以力求证明它们是本质规律不同的两种事物。这岂不滑稽?事实上,尽管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载体和运动形式(现象)不同,但是,只要它们作为“文件”的身份(本质)不变,它们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基本特点就应当且只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必须始终遵循文件生命周期规律而运行,只不过它们在各自的运动周期内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罢了。对此,何嘉称教授、黄霄羽副教授等学者在其论著中已作了较为有力的论证,笔者完全赞同他们的意见。
(三)实践与理论。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着一定的文档工作实践,一定的文档工作实践决定着一定的档案学理论;反之,一定的档案学理论一经形成就会为一定的文档工作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健康发展的文档工作实践就能有效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建设服务。凡档案学者都熟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时期的美国档案工作实践,这一理论一经形成,就因其经济便利而很快传播到许多国家,至今仍成为不少国家档案工作的理论指导,虽然不同的国家对它的理解、接受和表述不尽一致,但它作为20世纪世界档案史上的两大里程碑之一,已经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国际档案事业的实践与理论,特别是它所包含的文档的系统整体观、内在联系观和价值转化观等科学成分,正日益受到档案学者的重视,并将对档案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文件运动规律和建立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提供视角和思路。可以说,迄今为止我们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和完全没有到位。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形成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晚了近半个世纪,它源起于澳大利亚档案学者,其导因是电子通讯技术进入办公领域后引发的一场信息记录和传输方式的大革命,它以解决海量电子文件形成、保管、组织、利用的系统问题为目标,正在引起各国档案学者的极大兴趣。两种理论产生的经济社会时期和文档工作实践不可同日而语,其性质和作用也分属于不同的理论层面(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属于档案学应用理论,可以这样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从提出到形成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实际上它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电子文件管理实践的一次新的理论抽象),对文档工作实践和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两者没有可比性。因此,一方面,既要以与时俱进的观点不断发展和完善文件生命周期论,充分发挥其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从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像“文件连续体理论”这样的新鲜理论,及时地应用于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活动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理论与创新理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不断推动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否则,无论是将不同层面的理论置于同一平台强分优劣、妄断是非;或是将它们嫁接在一起,强行整合为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范式,都只能得出苦涩的结果。
参考文献
黄存勋、倪道善等著:《文档一体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
邹吉辉:《文件生命周期的实质是文件利用价值转化过程》,《兰台内外》1999.3
邹吉辉:《文件运动规律新论》,《档案学研究》2003.3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牛角摘自《新上海档案》2004年第3期)
 
 
(文/四川省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系 邹吉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四川省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系 邹吉辉原创作品,作者: 四川省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系 邹吉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4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