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浅谈民生档案建设之意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25:22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927    评论:0
导读

上海市奉贤区档案局张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国家档案局也于2008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民生档案一下成了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研究的对象,新形势下全国档案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那么,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究竟能给档案工作带来多大影响,仅仅只是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那么简单,还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文就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一、预示档

上海市奉贤区档案局张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国家档案局也于2008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民生档案一下成了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研究的对象,新形势下全国档案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那么,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究竟能给档案工作带来多大影响,仅仅只是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那么简单,还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文就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预示档案工作之本在于基层档案建设
基层档案建设是我国档案工作之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日后档案工作的质量。作为来源非常广泛的民生档案,要想切实加强其工作建设,抓好基层档案建设才是其真正良药。如果各个基层部门都把自身的档案业务做好,那么民生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就有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档案工作网络,基层档案工作的加强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基层档案业务建设现状来看,又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业务发展较缓慢,甚至有些部门立卷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齐全性也不能保证。就原因而言主要有三:一是档案工作还未引起完全重视;二是监管机制无力;三是资金和人才不到位。但即便如此,基层单位移交的有关民生的档案一直以来还是发挥着其很高的利用价值。以我区档案馆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接收的各乡镇土地延包、独身子女等档案,在今天利用率仍然非常之高,也确实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档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基层档案的建设。同时,民生档案的更好利用需要一定的积累,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扎实的民生档案基础就是靠良好的基层档案建设来筑就。
现今民生档案工作的提出以及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发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以对各部门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核为抓手,对一级立档单位严格把关,并要求他们对基层单位也参照实行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报送制度,以民生档案工作为切入点,狠抓基层单位监督指导,切实加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建设。
二、标志着档案利用方式的转变
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有效的服务。但我国档案利用由于历史原因,在开展利用工作初期多以内部工作查考和编史修志为主,档案馆俨然成了 “机关档案室”;基层档案室更是不对外开放利用。然而从90年代起,来档案馆查考的百姓日益增多,基层档案室的百姓利用需求也越来越突出,但就总体而言,显然比例还不是很大。在西方,80%以上的档案利用是普通百姓,这种现象对于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我国来说,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民生档案的适时提出,正好为档案部门转变利用工作方式提供了良好契机。首先,应实现基层档案室的社会利用,特别是有关民生方面的档案,从档案室起就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其次,档案要主动为民生服务(这是公共服务部门应尽的义务),要从档案部门基本做到的按需要提供利用,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百姓的需要)主动提供利用转变,这是档案提供利用的高级阶段,是真正为民服务、主动服务的阶段。
三、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全国档案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各级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基地、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利用现行文件的中心。“从一个基地、一个中心”到“四位一体”,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定义日益拓展,但定义得再好如果没有实施对象,那么档案馆功能又如何能够实现?民生档案的提出正好迎合了档案馆社会功能拓展的需要,只有进入档案馆人数的提高,服务对象的增加,档案馆功能的拓展才有必要,才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民生档案的开展有益于各级档案馆从档案加工、信息资源开发多局限于馆藏的现状下拓展开来,将现代档案馆打造成一个地区性、综合性的档案信息中心。一方面应完善档案资源收集机制,尤其注重民生档案信息的有效集聚,根据群众需要,及时、合理地调整档案馆进馆范围,如我馆就将学籍档案进馆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对于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也应建立信息网络,有效实现民生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
同时,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更凸显出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档案馆只有树立科学的档案文化观,发挥档案馆的文化优势,抢救和保护、开发利用档案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才能把档案馆溶入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体系,成为真正意义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四、体现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民生档案提出不仅仅只是档案部门一方的意愿,也是广大百姓的意愿,是社会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的体现。各级档案部门充分认识到社会档案意识增强的重要性,从档案资源建设到利用服务都作了较大的变革,以期能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民生档案工作的诞生正是这一认识的深化。同时随着百姓素质的日益提高,对社会各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日益走进千家万户,切切实实地为民解决了一些问题,档案意识深入人心。以此,档案部门与人民群众形成了新的互动,良性循环,相互得利,档案正日益发挥其自身的魅力。
从上可知,民生档案建设的意义非凡,借用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评价:“这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新的拐点”。各级档案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转变作风,加强服务,切实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民生档案源自于民,服务于民。
为此,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一是民生档案建设之根本在于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民生档案价值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积累,且齐全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开展程度,因此首先必须要从源头抓起。一要围绕民生,加强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应注意监督指导的广度与深度,还应积极与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二要围绕民生,强化档案资源收集机制,注重民生档案信息的有效集聚,对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类民生档案科学管理。
二是民生档案价值之实现在于开发利用。一要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二要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及时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三要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
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展现了新时代档案部门积极创新的精神。狠抓两个方面的落实,民生档案工作必定大有可为;档案服务于民,档案工作必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档发[2008]12号;
2、人民日报:走进档案,让历史服务现实(记者观察),2007年11月9日第16版;
3、吴红建:关注民生档案 提高服务能力,重庆市沙区档案局信息网;
4、杨来青: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档案》2007年第11期;
5、高永利、崔学政:平度从源头抓起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中国档案》2007年第11期;
6、诸伯钧:关于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余姚新闻网;
7、李宝玲:档案馆的文化属性的发展与演变,河南档案信息网。
2008-04-29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6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