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老北京天桥名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3 15:00:32    来源:北京档案信息网    浏览次数:196    评论:0
导读

闻名中外的天桥市场,是劳动大众的乐园,这里不仅货物齐全,杂技繁多,而且美食如林,集中了各种北京小吃,出了不少名家老号,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卫生、服务热情。

闻名中外的天桥市场,是劳动大众的乐园,这里不仅货物齐全,杂技繁多,而且美食如林,集中了各种北京小吃,出了不少名家老号,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卫生、服务热情。

鸿兴饺子馆,北京“八大楼”之一,是北京最早以卖饺子为主的饭馆。鸿兴饺子馆的原名叫鸿兴楼,原址在宣武区菜市口,后来迁到天桥,座落在万国轩剧场南边路东。

当年北京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要吃烧麦到都一处,要吃饺子到鸿兴楼。” 鸿兴楼迁到天桥不久就顾客盈门,每天卖一百袋左右面粉的饺子,仍是供不应求。有各种菜蔬的肉馅饺子,还有各种海鲜馅的饺子。热气腾腾的一盘水饺往桌上一放,香味扑鼻,咬一口出油,无比鲜美,真是“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

鸿兴饺子馆不单饺子出名,服务态度和卫生状况也是名列前茅。1958年,鸿兴饺子馆率先采用“公用筷”,即一人用两双筷子,一双入口,一双“公用筷”用于夹物,不能混用,因此杜绝了食物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这在当时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创举,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都进行了报导。

鸿兴饺子馆的服务员也都非常热情,在人多情况下仍是服务周到,还为带小孩的顾客准备了玩具。

豆汁儿,是北京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街头巷尾,日日夜夜都有卖生熟豆汁的。当年天桥卖豆汁的有八九份,其中“豆汁舒记”最为著名。豆汁舒记座落在天桥东市场,丹桂戏院北边路西, 有四间门脸房,从早上一开门就满座。在天桥喝豆汁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诚招天下客,一碗豆汁心常舒”,说的就是豆汁舒记。

一进舒记豆汁铺,那酸甜热豆汁味,新烙出的烧饼味,刚出油锅的薄脆、焦圈味,喷香喷香地扑鼻子。 屋里一张张八仙桌, 刷洗得倍儿干净,把桌面擦得翻起白茬毛刺, 没一丁点儿油泥。 甭说在这儿喝豆汁,坐这儿看一眼那窗明几净的环境,心里就格外舒坦。

您刚一进门,伙计就让座擦桌子,问您都要什么。言谈话语透着亲切劲儿。转眼间,热豆汁、烫手烧饼、脆焦圈、小菜、酱瓜、辣椒油芹菜端上桌来,红的、白的、绿的、黄的在那儿一摆,甭吃就受用啦。喝一口热豆汁,那味儿叫地道,酸溜溜、甜滋滋、热乎乎的,那疙瘩丝细的像头发一样,翠绿的芹菜配上鲜红辣油让人提神,热芝麻烧饼少说也有二十层,再夹上咯嘣脆的焦圈,别提多香啦! 您就喝吧,喝一碗,想两碗,三碗接着还有四碗, 不把肚子撑圆了,就休想出这舒记豆汁铺。您刚吃好,伙计就赶紧送来热手巾把儿让您擦脸,随后又端来漱口水。自然,您要给伙计点儿小费,要不您心里过意不去哇!

爆肚石记座落在天桥公平市场,天桥影院的后边路北。过去有不少老北京人逛天桥,就是为了吃爆肚石记的爆肚。它那儿特别招人,不少著名的京剧演员如马连良等,还有天桥不少卖艺的都是这儿的座上宾。

爆肚石记的东西,那叫新鲜、干净,不论怎么吃,没一点脏腥味儿。切出的肚丝宽窄、长短都一样,绝对整齐。将肚丝入锅微煮,水沸即成,往盘里一放,都是水灵灵的提神,简直就是工艺品。

吃爆肚吃的是佐料,爆肚石记的佐料地道,他们采购的都是上等芝麻酱和好酱油,配上高醋、辣椒油、细葱花和香菜末儿,香气袭人,引人注目。

刚出锅的爆肚,夹一筷子往佐料碗里一涮,吃在嘴里一股清脆的香味,那叫一个地道,嚼起来富有音乐感,再来二两老酒助兴,您就是活神仙啦!本想吃一盘就行了,可是您走不了,才逗出馋来,非得接着往下吃不可……另有散单、肚领、肚仁、肚板等,也都清香爽口。

人叫人不语,货叫人自来。 这里的回头客、老主顾太多了,总是顾客盈门。

天桥卖羊霜肠的一份挨一份,很多人都围着羊霜肠的车摊,人手一碗羊霜肠,吃得津津有味。有一份围的人最多,那就是在天桥出了名的魏占才的羊霜肠。

羊霜肠也叫洋霜霜、羊肚汤。卖羊霜肠的小贩在叫卖时,都高呼:“羊肚儿开锅!”羊霜肠的做法是,用羊血灌肠子,灌好之后,放一大锅水,把一根根肠子码在铁锅里,用开水煮沸,羊血就凝固在肠子里。肠子表面呈灰白色,有如霜包血肠,这就是羊霜肠名字的由来。

等到卖时,先把羊霜肠从滚开的锅里提出来,放在小木板上面,用刀切成寸段,然后再放在碗里,用铁勺从锅里盛出羊汤,来回在碗里涮两次,一碗热腾腾的羊霜肠就完成了,再配上芝麻酱、红辣椒油、青酱油和香菜,灰白的羊霜肠上红、黄、绿相交,非常喜相,顾客接到手中,转眼就吃光了,往往回碗,或者再浇两勺羊汤。

魏占才的摊上总是非常洁净,用具都发光闪亮。他出售的羊霜肠,经沸水煮过,大多带有肠血蜂眼,这类血肠很容易进味,吃起来自然更为鲜美。

魏占才切肠手法熟练,富有节奏感;浇佐料时给人一种飘动感,好像那小勺一挨佐料罐,那红的、黄的、绿的佐料就突地飞起来,飘进汤碗里了。

羊霜肠类似豆汁,不仅天桥有,各个庙会也有,大街小巷也常过推车卖羊霜肠的。小贩高呼:“羊肚儿开锅!”锅中飘起一股特有的鲜腥味,引得院里的大人、孩子争先购买。

过去的羊肉铺,人们称之为“羊肉床子”, 也卖生的羊霜肠。 但羊肉床子卖的羊霜肠都细,不如专卖羊霜肠的好吃,更是远不如魏占才的羊霜肠。

羊霜肠当年吸引了很多的北京人,是物美价廉的解馋食品。 解放后不知怎么断档了,如今再也见不到羊霜肠了。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做梦都想吃这一口。我先后听说和见报上刊登过,一些老人临终前想吃羊霜肠,子女们转了大半个北京城也没有找到,深为遗憾。

稿件来源:《北京档案》杂志

作者:崔金生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news/201811/17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