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公共档案馆深化利用服务建设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26:09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025    评论:0
导读

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戴志强档案利用服务,即“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法定任务之一。1在国家档案局部署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努力建设成为“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进而提出“进一步推进档案利用公共服务多样化均等化”2的政策指向下,

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戴志强

档案利用服务,即“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法定任务之一。1在国家档案局部署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努力建设成为“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进而提出“进一步推进档案利用公共服务多样化均等化”2的政策指向下,深化利用服务建设,对于各级国家档案馆来说,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毋容置疑的。有鉴于此,

笔者以为,新形势下,各级国家档案馆,即公共档案馆深化利用服务建设的内容包括:利用服务机制的创新、利用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利用服务项目(内容)的筹划。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初步意见,供探讨。

一、深化利用服务建设的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是指社会需求决定了档案利用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趋势。

档案利用服务是按社会的需求组织实施的,档案的利用过程是利用主体对档案客体信息的消化、吸收和使用的过程。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利用主体起着核心作用,它既是利用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利用活动的归宿。毫无疑问,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是促使利用主体利用活动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体在利用档案信息时是有选择的。如,史学研究者特别重视选择那些与史学研究有关的档案信息,机关干部则更重视那些与现实工作有关的档案信息,而社会民众则更关心与自身实际利益相关的档案信息。这说明,档案利用主体对利用对象的选择是以自己的内在需求为根据的,只有需要的信息才能进入主体的视野。社会需求在档案利用服务活动的开始阶段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客观的档案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而言,档案利用服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的。

社会需求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不是恒定的、一成不变的。社会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多层次的。同时,档案信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属性,每个利用个体具体利用什么,也依其不同的需求而定。因此,真正有效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活动,就必须重视社会需求,掌握需求变化,加强需求研究,遵循需求导向原则,把握社会需求脉搏,不断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资政育人原则,也就是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1225日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提出的, 要全面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3遵循资政育人原则,公共档案馆就要坚持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篇文章。

档案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可以为领导和职能部门认识历史、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作用。档案不仅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也有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尤其是近现代的档案史料,不仅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情况,也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众多鲜活事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公共档案馆有责任把这些史料利用好、宣传好,将档案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

公共档案馆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即服务于国家和本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民生工作。要积极转变服务方式,由只对档案信息进行简单整理和汇编,转为对档案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和深度分析,实现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要切实增强档案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能力,充分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把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文化建设优势;要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己任,努力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览内容,使公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历史,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服务民生原则,也就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工作方针。4遵循服务民生原则,公共档案馆就要坚持做好贴近社会、服务百姓这篇文章。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离不开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方面,民生档案是了解和掌握现实民生问题的载体,对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民生档案工作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5,公共档案馆要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服务民生的原则,以人为本,加强民生档案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在实践中贴近民生、服务民生,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找准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的结合点。

同时,不能将服务民生仅仅停留在向民众开放红头文件上,而要深入分析民众档案需求的变化,客观把握民众的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不断拓展面向民众的档案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公共档案馆的档案利用率和社会关注度。

二、深化利用服务建设的路径

()创新利用服务机制

公共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建设必须注重利用服务机制的创新。

其一,建立档案依法开放与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结合的互补机制。

目前,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的比重较低,馆藏大部分档案还处于控制使用的状态,这与政务公开环境下公众对馆藏档案信息与日俱增的需求相距甚远。为此,有必要在加大馆藏档案鉴定开放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行馆藏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新机制。

所谓馆藏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是指国家档案馆根据公民或有关组织的申请,将收藏的未开放档案中与申请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与他人隐私的信息,依法提供申请者利用的行为。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是馆藏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主体。其主体是公共档案馆,即具有开放档案法定职能的各级国家档案馆(主要指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我国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势下,不仅要做好常规的馆藏档案提供利用工作,而且要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服务(有的还承担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受理工作)。目前,馆藏档案利用工作已呈现出一种新的走向,即公众出于维护自身合法知情权的愿望,对与政府公开信息相关的、馆藏未开放档案信息的需求明显提高。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公共档案馆在加快馆藏档案依法开放步伐的同时,有必要将探索开展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提上自己的工作日程。

二是馆藏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客体。其客体是“公民或有关组织”,即我国境内的、具有特定权益诉求的社会群体,他们往往为谋求在政务信息公开原则下的公共档案信息知情权进行着锲而不舍的努力。为此,公共档案馆在开展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工作中,首先要通过查验合法证件掌握他们的真实身份,了解他们的查档目的(包括引导其放弃某些非理性的诉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三是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未开放档案受理范围。其受理范围,主要是馆藏中与申请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他人隐私的未开放档案(信息)。因此,具体的档案受理范围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馆藏未开放档案,其中包含:1、馆藏中未满30年法定封闭期又不能提前开放的档案;2、虽已满法定封闭期但因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他人隐私等而不宜开放的档案。二是与申请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其中包含:1、与申请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的档案(信息);2、与现行国家法律保护的申请人权益有关的档案(信息)。由于馆藏中与申请人(个人或组织)信息相关的档案材料一般存在于有关行政机关形成的档案之中,因此,必须谨慎地对待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相关档案信息的查找、筛选工作(以件为单位提供利用)。三是依当事人申请提供的档案(信息)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他人隐私,其中包含:1、“利己不损人”,即在提供申请人利用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合法权益;2、申请人得实惠,即既使申请人享受了有关档案信息的知情权,又使申请人实现了直接的利益诉求目标;3、申请人未得实惠,即申请人虽享受了有关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但未实现直接的利益诉求目标,甚至带来对申请人不利的结果。

四是馆藏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方式。为了使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不致造成对国家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负面影响),这就不仅涉及档案的内容范围,而且涉及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正如前面所述,与申请人直接相关的未开放档案(信息)有可能是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他人隐私的档案(信息)“互相依存”的,有的是可以“分割”的,有的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必须从档案的实际状况出发,有时还应避免未开放档案原件直接提供申请人查阅,而拟采取一定的申请程序,在规定的期限内(如申请正式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制作有关档案复制件或档案证明等形式提供利用。应当指出的是,公共档案馆开展未开放档案依当事人申请提供利用工作,主要是解决馆藏未开放档案中与申请人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是什么,而不能解决形成这些档案信息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后者已经超越了公共档案馆的职能,而应该由档案形成机关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范畴内来处理。6

其二,建立档案利用服务馆际、馆社、馆校合作的共赢机制。

公共档案馆的利用服务机制创新,还包括建立完善多方合作共赢机制。实践表明,只有实行多方有效合作,才能实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逐级实现区域内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共同向社会提供远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7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馆际合作机制。馆际合作的有效途径包括:各级综合档案馆之间的互享互动、各级综合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室)之间的合作互动。馆际合作应遵循统一领导原则和协同效应原则。地县级档案馆应在省市级档案局馆的统一布置下,遵循服务公约,统一服务理念、管理制度、组织模式、技术标准、信息平台、远程出具档案证明材料格式等。各档案馆应摆脱各自为政的服务模式,打破传统档案馆之间信息孤岛的局限,积极协同,优化档案资源配置,实现互通互享协同效应。上海市各区县档案馆先后向市档案目录中心报送有关民生档案数据,上海市档案馆集中收交并提供市级政府机关公开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上海档案信息网与各区县档案信息网友情链接;共同签署《上海市民生档案利用便民服务公约》,相互授权利用本馆民生档案专用数据库目录信息,提出并实施“同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文本、统一印章”的要求,就是馆际合作机制的具体体现。

二是馆社合作机制。目前,上海市已有相当一批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区县档案馆联网,社区服务中心受理用户查询档案申请后,通过网络把申请者的信息发送到区县档案馆,区县档案馆查到档案后再将相关证明及档案全文信息传输回数据中心。档案材料加盖社区服务中心的档案证明专用章后就可以作为凭证使用。区县档案馆在馆藏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远程服务,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就近查阅档案的愿望。8实践表明,馆社合作已经成为上海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开展“就近查阅、跨馆出证”远程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是馆校合作机制。主要是指公共档案馆与本地区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机制。如,2010年底,上海市档案馆已先后与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四川南路小学、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敬业中学、光明中学、大同中学、金陵中学、久隆模范中学、格致中学、青云中学、北郊中学、新中中学、小主人报社等单位,分别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有关事项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参与共建的内容。其中明确,上海市档案馆参与共建的内容包括:1、为学生提供第二历史课堂,即根据学校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设讲座,或者由档案馆历史专家进校讲课,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为学校学生提供服务。2、为学生集体活动提供平台,包括:根据学校策划主题班会的内容,学生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举办丰富的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与学校团委共同举办主题团日活动,举行入(退)队仪式、入团仪式等宣誓仪式。3、开展整理和制作个人成长档案的活动,即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个人资料或自身感兴趣的物件的整理,将自己亲身经历或平时积累的点点滴滴归类制作成长档案或家庭档案,亲身感受家庭的温暖,使学生懂得感恩。4、辅导查档,即辅导学生在档案馆查找档案,学会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提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5、提供视频教育资料片,即将馆藏中外经典影片和历史资料片进行适当分类后作为视频教育材料,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获取知识,感悟道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6、向学生开放主题展、专题展,即向学校师生免费开放档案馆所设的《城市记忆》主题展,通过档案展示,让档案现身说法,成为学生了解上海历史的第二课堂。另外,档案馆配合本市的中心工作,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举办的专题展览也将为学校师生开放。7、适时开展寒、暑假学生教育等大型活动。学校参与共建的内容包括:1、将学校的历史人文教育移入上海市档案馆,组织本校师生利用市档案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现场授课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2、为师生去档案馆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通过整理档案,掌握整理归类等技能,通过参观、听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3、经常与档案馆联系,开展帮教活动。4、学校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和历史人文教育的需要,提出一些课题,及时和档案馆取得联系,联合编写适合不同年级的教材,设置课程,并以此开展活动。5、配合档案馆在寒、暑假期间推出的学生教育活动,积极进行组织工作。协议还明确:共建双方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讨计划,总结共建工作;共建双方各确定1名联络人;双方在举办共建活动时,发生的费用由双方协商解决。9上海市档案馆通过建立馆校共建合作机制,有效推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搭建利用服务平台

公共档案馆为实施“以人为本”和“服务先行”战略,满足公众利用档案的多种需求,推出人性化服务项目,有必要搭建各种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

一是档案查阅窗口。

利用者走进档案馆查阅其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档案利用的基本方法,也是最为直接地面向公众的服务方式。在“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建设中,搭建以及完善档案查阅服务窗口这一服务平台,一方面要建立窗口服务人本化的工作机制。窗口服务的人本化,就是要求档案馆在提供档案利用和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等服务工作中,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窗口服务要向“一门式”检索、一站式服务发展。档案的利用大多需要当事人持有效证件,到相应的档案馆或部门去查阅,外加上体制调整、机构撤并、档案移交等信息不对称,当事人往往因不知其所需档案的去向,而在多个部门间往返奔波。因此,要更加注重窗口服务,围绕为利用者服务这一中心,建立和健全首问负责制、行为规范、利用指南等规章制度,简化查档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查不到档案登记、定期反馈制度,做好接待咨询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拉近档案馆与公众的距离,树立档案馆“用户至上”的社会形象。

二是档案信息网站。

网站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档案部门创办网站,应主要面向社会大众,而不是档案工作者。首先,网站应是档案馆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公众不一定非到档案馆查阅档案信息,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远程查阅。其次,网站应是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窗口。档案馆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其他任何单位所不具备的,档案网站只有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访问者。尽管目前绝大多数档案馆均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但对于通过网络直接查阅和利用档案的途径还不尽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档案当事人隐私等方面的档案,又不能直接向社会公开,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通过网络利用档案。所以,如何在确保档案利用安全的同时,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已成为档案信息网站这一服务平台建设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开展网上档案信息服务,一方面要依托档案信息网站,将经过鉴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的馆藏档案和现行文件(没有实现数字化的公开其文件级目录)及时公开,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与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数字档案馆和网站改版后的内容建设和配套管理,通过网上展览、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等方式,提升文化教育和知识功能,公开、公布大量社会公众所需的珍贵档案资源,让公众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突出档案网站的历史文化特色,这样既使档案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又能提升利用者的文化素养,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三是社会教育基地。

公共档案馆作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基地,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服务机制,深入挖掘档案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精心策划教育主体,重点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利用档案史料和编研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馆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拓展公共档案馆在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文化教育、领导干部研究型教学等方面的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基地”平台建设要求各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储备适应社会各方面需要;要求作为档案馆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的种类、数量、先进性、易用性符合各种社会教育服务的需求;要求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开发、检索、编研、展览制作等各项基础业务建设积极跟进;要求档案馆的各项管理制度、运作机制更加便捷、科学;要求档案馆的场所、氛围更加宜人、和谐;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提高素质,更具有咨询服务、导引阅读、讲解辅导的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亲和力。毫无疑问,搭建综合性的“社会教育基地”这一平台,是“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利用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是文化休闲场所。

在利用服务方面,传统档案馆以实际工作查考和学术研究方面的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几乎没有普通市民的休闲利用;而“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则要满足包括公众休闲利用在内的社会多方面日益广泛而长久的需求。

英国著名档案学家迈克尔·库克指出:“整个社会应该把档案馆看作是一个文化机构,即使是贴上‘文化娱乐’、甚至‘消遣’的标签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档案馆如同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与纯娱乐性机构相比有更严肃的目的,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点:如果人们愿意,闲之无事时,就可以去这些由社会建立起来的机构,按照个人兴趣进行活动”,这是对档案馆文化休闲功能的生动描述。公共档案馆应当以融洽舒适的公共文化休闲环境和反映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档案及档案文化产品),成为社会民众的文化休闲场所和精神圣地。档案相对于其他文化资源而言,在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许多档案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如老照片、老商标、邮品票证、录音录像……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带给人们知识的增长和精神的愉悦。所以,档案馆是人们文化休闲的好去处。“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建设,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挖掘馆藏特色资源,创新服务形式,发挥档案潜在价值,满足公众文化休闲的需要。

()筹划利用服务项目(内容)

一是查阅服务:推行首问责任制。

多年来,上海市档案馆为树立亲民服务形象,保证服务质量,坚持推行查阅服务首问责任制。10具体要求首问责任人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都要提供一个满意的答复。对非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首问责任人也要热情接待,并根据其来访事由,负责引导该人到相应部门,让来访者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对不遵守首问责任制,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给予相应处理。实践表明,公共档案馆推行查阅服务首问责任制,有利于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从被求者向服务者转变,档案馆从神秘性、特殊性向平等性、公众性转变,档案馆与利用者交流方式由单项式向双向式转变。公共档案馆推行利用服务首问责任制,可以增强局馆工作人员的社会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使查档利用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助于树立档案馆的文明服务形象,带动社会对档案馆的需求,提高公共档案馆的社会效益。

二是远程服务:推行“就近查阅、就地出证,馆际联网、全市()通办”。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先后在20091218日、20101214日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讲到远程服务问题,并要求,“无论是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各级各类档案馆,都要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远程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11;“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以公共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建设,逐级实现区域内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共同向社会提供远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进而为最终搭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实施全国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做好充分准备”12。为此,2011年3月11召开的上海市档案工作大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民生档案和开放档案可实现远程服务。13同年85日召开的上海市区县档案局馆长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围绕为民服务的大局,按照“就近查阅、就地出证,馆际联网、全市通办”的目标,建设市与区县档案馆、档案馆与档案室、档案馆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三联动”的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14在此形势下,上海市档案馆和各区县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就近查阅、跨馆出证”远程协同服务,为用户提供查询婚姻、独生子女、知青及知青子女等民生档案服务,并将民生档案查询纳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系统之中。这些措施大大便利了人们查询利用档案。档案馆馆际合作、馆社联动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档案馆要推进落实馆际合作、馆社联动,必须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统一的数据和信息标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在遵循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系列标准基础上,公共档案馆可通过建设档案目录中心、档案信息网络,开展馆际档案目录、文献以及文献复制件的交换、联合选题编研等合作。

    三是资政服务:编发《档案信息摘报》等参考资料。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领导决策、机关工作、百姓生活需要查考的可靠依据。我们可以以档资政、以档辅政。档案工作者要从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此,要熟悉馆藏资源,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通过编发《档案信息摘报》等各种参考资料,主动为领导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各类信息,使公共档案馆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成为推进社会各方面工作的信息库。要将档案编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加大为党和政府工作服务的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档案馆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成效。

四是展览教育:举办地区历史概况、重大活动、名人事迹展览和公益讲座。

    公共档案馆作为地区档案信息中心,收藏着有关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发展、城市变迁、风土民情、名人大事等方面的真实历史记录,这些档案记录可以通过展览得到充分的价值实现。公共档案馆可以将本地区的历史、发展现状、名人大事等信息加以整合,并通过展览进行传播。为提高展览效果,档案馆工作人员应为参观者主动发放宣传材料,介绍档案展览情况,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为吸引更多参观者体验档案馆的展览教育,档案馆可以将档案展览与文化休闲相结合。展览现场不仅有档案展览,还有与公众休闲相关的设施,如网吧、咖啡吧、书店、小卖部等,让参观者在一种休闲的氛围中亲近档案,随心所欲地参观档案。

五是学生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多年来,上海市档案馆主动配合未成年人教育,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并得到各界的好评。实践表明,公共档案馆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如馆校合作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成长档案制作活动,通过指导中小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历程,并从中挖掘材料,建立成长档案,指导他们从点滴入手,对生活学习中有价值的票证、资料、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建档,可以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重温曾经发生的有趣事、感人事、励志事,感受父母、老师、朋友和社会的关怀,树立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态度。

六是档案编研:拓宽视野,多出成果。

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公共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编档案文献,公布档案史料;二是研究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三是参与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其中,编史修志的过程也是档案信息开发的过程,通过编史修志既可以达到“出编研成果,为社会服务”的目的,还可以使所编史料传承后人,发挥史鉴作用。编史修志还促进了档案馆利用工作的开展,促进档案利用面的扩大和利用量的增加,提升了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公共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还要向深层次拓展,即要从依据凭证性向可读性发展,从素材、半成品向信息化成品发展,出版发行高质量的编研成果。为此,有必要加强公共档案馆与其他单位的合作。除了常规的编研成果由档案人员来完成,较为大型的综合性编研项目可以选择与其他部门联合承担,档案馆从中做好选题、组织、协调等工作。其次是增加编研经费的来源,财政划拨专款、与合作单位和社会资助多管齐下,提升编研成果质量。最后是做到编研方式和成果形式的多样化,逐步形成“年鉴”、“大事记”等常规性编研项目和地方史志、古籍整理等相结合的局面。

七是文化传播:拍摄视频作品、出版图册、建设网站等。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优质媒介的出现,档案渗透的领域逐渐增多,人们的档案文化需求也被激发出来, 档案的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凸现。档案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碟盘等媒介,提供了可听、可感、可视的全方位传播,形成档案文化传播网,使档案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档案馆要充分利用这些传播媒介,拍摄档案视频作品,编辑出版档案图册,深化档案信息网站的内容建设等,持续推进档案文化传播。

    八是档案宣传: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保持常态化和持续性。

上海市档案馆坚持配合重大活动、中心工作和档案开放等,举办新闻发布会、档案史料陈列、利用成果展示等,向社会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公共档案馆为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应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通过举办普法讲座、档案知识竞赛、档案咨询服务、街头社区宣传等,不断创新档案宣传形式,丰富档案宣传内容,保持档案宣传的常态化和持续性。

    九是档案馆日: 增进公众与档案馆的互动交流。

    档案馆日活动,一方面可以展示档案、档案工作的价值,让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档案的珍贵,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达到媒体关注、公众广泛参与的效果。公共档案馆在档案馆日,可以组织公众参观档案馆,可以安排常规的讲座、展览、视听展示、座谈会,还可以有历史文化体验、主题路线参观、巡回见面活动等,让公众接触档案,了解本地区的历史、现状和远景规划,熟悉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民风民俗等,还可以看到平常难得一见的档案馆工作流程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公众亲身感受档案馆的工作内容,了解档案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增强公众支持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热情。

十是信息反馈:编发档案利用统计分析简报。

公共档案馆通过编发档案利用统计分析简报,有助于完善档案利用统计反馈机制,即通过用户反馈信息的定量化处理,用精确的数据来反映档案利用工作的状况,以此作为总结档案利用工作经验、发现利用工作缺陷的重要依据。档案利用统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调卷量统计、利用率统计、利用效益统计、利用者类型统计、利用需求状况统计、检索效率统计等。档案利用统计的范围包括:对档案利用工作全面的整体统计、对档案利用工作中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的局部统计。公共档案馆要将统计反馈贯穿整个利用系统,从更深层次认识档案利用统计,健全档案利用统计工作。此外,档案利用统计分析简报还应该加重“问题与建议”的份量,以便有所发现、集思广益。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经修订后为国家档案局[1999]5号令)

2、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7),载中国档案报2014.1.6;

3、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1225日),载中国档案2013.1

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11.8发布于百度文库;

5、引自“上海市档案局沪档【200971号关于制发《上海市民生档案建档指导目录》的通知”,2009.11.30发布于上海档案信息网

6、戴志强:《档案依申请提供利用的涵义及其法律思考》,2008.2发表于上海档案信息网;

712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101214日),载中国档案2011.1

8、引自2012年上海市各区县档案局馆报送的档案志编写资料;

9、引自2012年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报送的档案志编写资料;

10、刘南山著:《跨越 新世纪初上海档案工作的创新实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3月第1P278

1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20091218日),载中国档案2010.1

13、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在2011311日召开的上海市档案工作大会上的报告,载上海档案2011.3

14、邹伟农:《上海建设馆际、馆室、馆社“三联动”的档案远程服务体系》,2011.8.8发表于上海档案信息网。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6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