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公共档案馆与和谐社会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30:01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891    评论:0
导读

公共档案馆与和谐社会建设黎霞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在全国档案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档案事业可以为此作出什么贡献呢?目前全国公共档案馆建设正方兴未艾,重新审视公共档案馆的地位、特征、功能,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

公共档案馆与和谐社会建设
黎霞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在全国档案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档案事业可以为此作出什么贡献呢?目前全国公共档案馆建设正方兴未艾,重新审视公共档案馆的地位、特征、功能,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为档案事业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因此探讨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其必要途径很有必要。
一、建设公共档案馆与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一致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和谐社会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顺应社会和民意发展要求的明智选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期间也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市场经济仍未形成有序的运转机制,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巨大,社会保障不普遍等,对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它最终要达到的是一个政通人和、诚信友爱、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境界。它的根本特点是,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它表现为法制健全,社会各阶层人们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民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而这也是我们建设公共档案馆的目的所在,它主要由公共档案馆的性质与功能所决定的。
从公共档案馆的性质来看。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档案馆才普遍建立,但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1987年颁布《档案法》,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档案馆的公共性。但因种种原因,公共性表现的并不充分。历史发展到21世纪,由于社会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将公共档案馆建设推上了历史前沿。首先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新型政府职能,由单一管制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此情形下,档案馆作为社会主要信息特别是集聚政务信息的专门机构,有义务准确、及时、有效地向政府机关及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为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和普通市民知晓政务信息作出贡献。其次,当代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级文化事业机构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而档案的独特价值,赋予其保管机构档案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一种以人为本新型的档案馆建设理念呼之欲出,也就是说,“开放性、亲民性、文化性、服务性”,将是未来我国档案馆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战略。开放性,即公共档案馆奉行开放原则,开放带给档案馆的不仅是利用者的需求满足,还有日益广泛的社会认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解、支持。亲民性,即公共档案馆要为社会公众服务,建筑和设施、馆藏、利用手段、开放程度及工作时间等方面都亲近民众,最大限度地为民众服务。实施“亲民”战略,是政治民主化的生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公共档案馆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基本理由、构建信息化社会公共档案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①]。文化性体现在新世纪档案馆应是文化标志,以优美的公共文化休闲环境和反映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社会民众的精神圣地。服务性表明公共档案馆的服务的重点将向社会大众转移,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服务,公共档案馆就提供什么服务[②]。
基于以上理念,对公共档案馆功能概念也有了新的科学定位。与传统综合性档案馆相比,公共档案馆除了基本的存史利用功能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资政决策参考功能。档案是人类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结晶,是最重要的信息,公共档案馆应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的信息服务部门,为资政决策服务。
二是社会教育功能。档案是人类社会的记忆,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发展的阶梯。为在世界潮流占领一席之地,把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力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公共档案馆应当承担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可以成为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课堂”。
三是信息传递功能。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的基地,在信息传递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与馆外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将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产生独特的作用。档案馆还应加强对现行文件的收集和传播,发挥其在信息传递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智力开发功能。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智力资源。档案馆应该主动发挥开发智力资源的功能,除了提供社会咨询服务外,还应通过举办展览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丰富的馆藏,吸引社会用户来馆利用档案信息,激励人们的探索精神、启发人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③]。
五是学术交流功能。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经验与教训的总汇,它又经过档案馆工作者的收集、整理、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而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馆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档案馆工作本身也具有学术研究的内容,档案馆工作者本身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学术研究人员。公共档案馆应加大档案开放的力度,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学者来利用档案,进行学术研究,使之成为学术研究的殿堂。
六是文化休闲功能。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档案馆,为了适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推动档案馆向大众化、公共化方向发展,吸引人们到档案馆来消遣,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七是市场服务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惟一性和稀缺性是档案馆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展身手的依托和后盾。公共档案馆理应利用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方面双管齐下,开展以档案整理、寄存、建档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服务;以档案修裱、消毒、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以拍摄档案专题片、编辑档案图册、复制老照片和历史文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服务等,努力为文化市场服务,并以实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综上所述,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使得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得以通过档案这一载体和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方式惠及全体人民,使得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广为宣传落实,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可以从各个方面为促进和谐社会服务。归结起来,它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三个作用:一是有助于推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爱国廉洁的道德观;二是有助于推进政府执政为民、发展民主法治、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有助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公共档案馆建设是服务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助手。
二、着力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为了促进各项公共服务功能,各地档案馆在制度保障、资源建设、功能拓展等各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上海市档案馆也启动新馆建设工程,并于2004年4月23日在上海外滩成功开馆,4个楼面近2500平米的面积用作档案展示厅,2个楼面为档案及政务公开信息、电子文本档案阅览场所,另外还有多媒体视听室、报告厅等,一个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窗口展现在世人眼前。实践证明,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已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挡档案馆建设还须更上一层楼。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齐心合力,共同打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公民与政府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合力打造。由于档案本身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文化事业相比,档案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档案部门与各级政府机构的联系更为密切,档案部门与社会互动有一定的基础。档案事业应按照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档,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档案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运作原则及方案和措施,加强局馆合作,把档案局服务档案馆工作作为市和区县档案局行政执法职能的出发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档案事业,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形成以国家公共档案馆为主导、各方面切实保障档案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体制和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工作,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档案馆建设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过去,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的东方论坛、与民间组织和个人合办的《百姓档案话发展展览》、与各地档案部门合办的《中国档案珍品展》等都是各方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这一步子还可迈得更大些。
(二)       抓住馆藏资源建设和信息开发这两个支撑点,巩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离不开档案资源建设和信息开发这两个支撑点来推动和保障服务创新。但长期以来档案工作的体制制约及档案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中已明显感到了结构单一、资源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近年来,档案部门已着手研究优化馆藏结构的方法,加强向社会征集档案,并加快网络数据库建设,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配置的缺陷,某些区县档案馆开始提前接收形成满5年的对百姓有切身利益关系的机关重要档案,并提前面向社会提供有限定性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目前上海市档案馆在档案收集范围、种类、数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已拥有260多万卷(册)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 18家区县档案馆还向市档案馆移交专题档案数据近474万条,馆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后,还应切实解决档案部门参与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问题,加快资源建设的步伐。同时,公共档案馆如果不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资源利用,也就失去了持有档案的依据,这就要求公共档案馆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整理、鉴定、信息开发工作。目前,上海市档案馆已开放17批共80万余卷档案,占馆藏量的30%。其甄选的《江南制造局》全宗汇集90卷及《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等成功人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大量编研成果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最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下发后,上海市信息委已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的上海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突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的主题,并从城市记忆档案文献照片抢救工程等方面列出重点项目,为上海档案部门信息开发工作开辟了道路。同时在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我们日益感到档案开放程度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着的社会利用需求的矛盾。不少档案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如何提前开放档案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依申请利用档案问题,即参照依申请利用文件的有关规定把那些形成未满30年不宜向所有公众开放,但可以向相关权益人提供的档案向有关申请利用者开放。还应切实解决在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信息利用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点,为深化公共服务增添臂力。
早在2000年底,中央对全国档案工作已提出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部署,上海市档案馆也着手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三网并进”的目标,即依托局域网,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多媒体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依托公务网,完成上海档案目录建设,开通公务网上海市档案局网站;依托因特网,建设上海档案信息网站,成为上海信息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上海档案信息资源库共有全文信息450万页、检索基本数据323万条,专题数据29万条,上海市局馆局域网已整网接入公务网,闸北、静安、杨浦区级档案目录中心已与市档案目录中心联网。网站建设也有了新飞跃,内容包括档案知识、档案馆指南、档案文摘、网上展览、专题荟萃、珍档介绍、申城影像、上海的历史风貌、名人逸事等,丰富多彩,知识及趣味性较高,信息量较大,至2004年12月1日,点击率已突破100万大关,走在全国同行业网站前列。今后,要继续加强对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使档案馆数据库建设、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等工作与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在街道、学校等公共场所增设网点,以此,既能利用网络对联网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利用实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区域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又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插上有力的翅膀。
(四)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狠抓重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公共档案馆建设
公共档案馆建设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效力,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公开与公平为原则向社会提供公共信息,增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从而实现使人人都享有档案公共服务的目标。这一过程中,需要抓住关键,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抓住推进经济建设这一着力点,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随着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档案工作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效信息分析和决策依据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档案服务要积极介入社会经济建设,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服务。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按照《档案法》及档案条例等有关规定,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了对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为完整保存城市历史资料和今后的维护和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而市场经济制度毕竟是以利益为基本导向的经济,如果不加以监管,必然会产生某些危害社会的负面行为,这是与构建秩序和法治的和谐社会目的相违的,因此国家正在关注诚信体系建设,并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档案部门也应加强这一方面工作,上海市档案局已制发了《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正计划与上海工商联联合下发《上海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举办民营企业建档培训班,今后还应会同有关部门,在工商、质检、税务、环保、行业协会等部门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信息的平台,从正面加以引导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促进他们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共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还要针对农业科技等方面,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保证这部分档案完整、全面的接收,规范管理并及时提供利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和共赢。
2、、抓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一关键点,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各级档案部门应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努力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通过舆论导向,弘扬正气、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近年来上海市档案局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出了许多努力。主题为“走进档案,解读上海”的档案夏令营,吸引了3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丰富的党史材料展览,成为机关和基层党团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新场所,并逐渐取得规模效应。目前中央正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并全面推行依法执政,各级档案部门应以此为主线,利用展览等宣传活动,提高社会法治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积极营造积极向上、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为维护社会安定作出贡献。
3、抓住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入点,加强政府公开信息的利用工作,为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服务。上海档案部门自2002年以来已先后在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自2004年5月《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在全国率先实施以来,档案部门积极配合,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的意见》等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档案馆是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规定政府各部门应当向同级档案馆报送政府公开信息,从源头上保障了政府公开信息的资源,目前市和区县档案馆已收集约2万件政府公开信息。在利用工作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馆的一年内,已向公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3.3万条,部分区档案馆已成为政府公开信息受理点,提供的政府信息在反映群众利益、协调政府与群众关系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最近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既是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和建设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继续扎实的做好这一工作,在制度上进行保障,如推行“首问接待责任制”,建立和健全对档案机构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制度,及时改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各级档案机构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4、抓住为民服务这一突破点,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帮解百姓难题。为民服务特别是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团结互爱、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因此也是公共档案馆建设工作的重点。档案查询服务本是档案馆的基本功能,随着政府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社会事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视,在档案工作领域也产生了变化,从对红头文件的重视转向对社会公共生活乃至公民的档案事物的关注,其中婚姻、独生子女、知青、学籍、住房拆迁等档案与百姓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利用率大幅度上升,档案部门为此加强了对这部分档案的整理编目及提供利用工作,上海市档案馆联合区馆专门建立了婚姻、独生子女、知青等档案专题目录数据库,依法开展利用工作。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还出台了《城市拆迁档案资料管理办法》,采用与房屋拆迁单位签订档案移交协议书的方式,接收拆迁档案[④]。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档案工作的触角也已延伸到为社区建设服务。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为全区11237户低保家庭建立了低保档案,并实现了信息化,街道办事处利用低保档案为有关群众排忧解困,还将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和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分类,建立了“三位一体”安置低保人员就业网络,并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越秀街道有十来户居民建立了家庭档案,在所居住的街区展出,分别接待全市乃至全国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学者参观达数百次,成为建立学习型家庭、提高居民文化品位的典范[⑤]。今后,应体现公共服务全方位性特点,继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路子,如促进以社区为单位的有关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家庭档案等档案建设工作,参与社区服务热线和社区文化信息库和社区文化交流活动的建设,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总之,建设公共档案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立足于服务,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起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努力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公共档案馆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与和谐社会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6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