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上海档案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34:4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949    评论:0
导读

上海市档案局娄承浩辞别了难忘的1999年,沐浴着21世纪的曙光,在这千年之交人生难以相遇的不平凡时刻,人们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每个人的欢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的乐趣就是伴随我36年的档案工作,今天我仍耕耘在上海档案的天地里,畅想上海档案学术研究的明天。(一)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从一个东海之滨的小城镇一跃成为大都市,从此为世人瞩目。这里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舞台,在这个十里洋场

上海市档案局娄承浩
辞别了难忘的1999年,沐浴着21世纪的曙光,在这千年之交人生难以相遇的不平凡时刻,人们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每个人的欢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的乐趣就是伴随我36年的档案工作,今天我仍耕耘在上海档案的天地里,畅想上海档案学术研究的明天。
(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从一个东海之滨的小城镇一跃成为大都市,从此为世人瞩目。这里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舞台,在这个十里洋场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章章震惊世人的史诗。正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事、物形成了一大批近代档案。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档案;盛宣怀档案史料;中共中央文库档案;申新纺织厂、永安公司、天原化工厂等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的档案;汇丰银行、沙逊大厦、国际饭店建筑的档案……。
档案的大量形成,档案工作的开展,促使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产生出去研究它的想法。上海对档案工作的研究始于何年?我翻阅了许多书籍企盼着能找到答案。
邹家炜教授等编著的《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中说:“1921年7月,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形成了党的第一批极为珍贵的纲领性文件,如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决议。……随着党的组织机构的日益扩大,党内文件日益增多。……1926年7月,党中央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中央机关的工作,……中央执行委员会下面设立秘书处,以总揽全党的技术工作。……其中包括了文件的密写、处理和档案的保管。”在该书中还例举了1927年中共上海区委多份文件中提到对党的文件的管理,特别是同年1月9日的一份通告中明确提出每次会议记录要“分类储存”“便於各负责同志前往查阅”。阅读这段历史的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就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管理,虽然没有形成档案学术研究的文章,却闪烁着档案学研究的思想。
吴宝康教授编著的《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中说:“旧档案学的产生?20世纪20?30年代。”“研究档案工作的专门作品的早期出现。上海市公务局编印的《整理档案纪要》的出版(民国20年)。编著该书的工作背景?整理历史档案的经验总结。”并提出“利用卡片进行编目的主张”。
读了两位老教授的专著,朦胧的印象已经有了,即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就开始形成档案学研究的思想和成果。
(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上海的档案工作首先在政府机关得到加强。20世纪60年代后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建立了档案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全面地恢复整顿和档案管理升级达标,档案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气。上海档案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促使档案工作者的思索和研究。1981年11月上海市档案学会成立前,上海档案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是工作经验总结的多,自发撰写文章的多。学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会员和档案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研讨问题,探索理论,形成了一支由各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档案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档案学术研究队伍,档案学术研究活动蓬勃开展。据上海市档案事业1987年年鉴记载,198l?1987年间上海市档案学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专题文章300多篇,除在学术讨论会和年会上进行交流外,还陆续在上海市和全国性档案刊物上发表。学会成立初期档案学研究就显示出蓬蓬勃勃的气势,不仅档案学术研究论文和专题文章每年在不断递增,而且涌现出一批优秀学术成果,至l998年底共有132项档案学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档案学会、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上海市档案学会的奖励。更为可喜的是上海档案学术研究始终坚持从实际中选题,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正确路线,有力地促进上海档案事业的发展。
在我的记忆中,这些上海市档案学会早期的档案学术研究文章给我印象最深。诸孝梅《浅谈会计档案管理》等是将传统的机关文书档案伸延到专门档案的很有见解而且又提出具体方法的重要文章,为后来建立会计档案提供了参考。徐孟琼《试谈涉外饭店接待国宾档案的作用、特点及管理》,为建立饭店档案工作也起了很大作用。金琦《对城乡原貌影像档案的探讨》虽在1986年发表,但在上海九十年代的城市大拆大建中证实了建立城市原貌影像档案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市档案学会优秀的学术研究文章更是层出不穷,而且视野开阔,论述深刻。张大伟的关于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及文档一体化的多篇文章,对推动上海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发挥了很大作用。宗培岭的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许多文章论理清晰,发人深思。严永官的关于档案法制问题的文章,为健全和完善上海档案法制建设提供了思路……。
在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档案,如何管理?没有现存的书本可找,没有现有的模式可套,唯有的办法就是坚持实践、坚持探索。上海市档案学会组织一次次学术研讨会,从而涌现了一批研究管理开发区、金融界、宗教界、重点中小学、乡镇街道、物业管理档案等好文章,这些文章中提出的管理模式、归档范围、规范化管理等意见,很多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制订规范性文件时所吸纳。
(三)
上海档案学术研究已经有了20世纪末打下的坚实基础,面向新千年更充满信心。
纵观中外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它是广泛的档案工作实践的产物。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各国君主专制政体形成后,随着国家管理机关的日益健全,出现了许多主管机关档案馆开始集中管理过去分散的档案。集中管理后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法国巴黎一个城市就有约四百个互不相关的档案馆,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法国资产阶级对国家管理的需要。法国资产阶级在1789年7月14日爆发革命后仅过半个月,在7月29日通过的国民会议组织条例中就规定成立国民会议档案馆,1790年又将国民会议档案馆改名为国家档案馆,1794年6月25日颁布了著名的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进行档案工作改革实施国家范围内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对档案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档案的整理和分类问题、档案馆向公众开放问题等等,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学术争论。在档案学术争论中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档案学术论文和专著,产生了一批档案学家。我国档案学的研究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加速国家机器的运转,进行了机关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于是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原则、技术和方法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当时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等史学部门在整理明、清档案。史学家和许多学者在整理和研究明清档案活动中发表了许多论著。这两个社会因素促使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形成。
今天,档案工作的天地更广阔。360行几乎都有,档案工作不再局限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档案法》的颁布标志着档案工作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成为社会的一项事业,每个公民都必须自觉规范档案行为。上海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建设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各级管理者都在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里,档案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全方位的发展。档案工作的实践、大量各具特色的档案出现、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文件材料的涌现、各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造,要求档案学去认识它、研究它。优越的社会环境,为档案学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创造了条件。
档案学研究除了社会环境条件外,关键在于档案专业人才。虽然我国的档案工作历史悠久,但是档案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规化的档案教育还是从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档案专业开始。由于档案专业教育跟不上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大多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教育,普遍存在着政治素质好,但是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独立开展档案学术研究的能力缺乏。许多人满足于日复一日,缺乏思想,更缺乏创新。偌大的上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仅有10多位同志受过档案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经形成了有一大批档案专业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档案专业人员队伍,有的还选送到发达国家去考察和培训。随着上海档案专业人员文化水平、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独立开展档案学术研究的人才将层出不穷。
档案学会在新世纪中随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和机构的精简,肩负的担子将更重,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引导、组织、开展档案学术研究。上海市档案学会有众多的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学会小组和团体会员单位,有一千多名学会会员,这是遍及全市的档案学研究网络,是学会独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就能将分散的学术研究、个体的学术研究汇聚成有计划、有专题的整体学术研究。档案学术研究也要解放思想,冲破旧框框。过去档案学研究的定位多数是微观分析找答案的模式,而从科学的高度、社会的角度、宏观或整体的研究不多,有的变成了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一种方法。档案工作有滞后性的特点,档案学研究也不例外。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概括与抽象,这仅仅是档案实践认识论的第一阶段,有了实践的认识还要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指导档案工作的未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大变革,档案学研究更要注重档案工作整体上的宏观研究,尽快掌握驾驭档案王国的金钥匙。为了提高档案学术研究水平,要加强与图书、情报等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吸收先进的思想方法,还要加强与国际档案界的合作与交流,开阔视野,互相学习。档案学术研究的方法要进一步改善,群众性自发式的研究与专题组的研究要结合起来,论著型的与科研型的要结合起来,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要结合起来。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国际性大城市,又有我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上海档案学术研究依托这些优势,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一定会作出显著成绩。
(四)
笔者认为,当前在发展上海档案事业方面必须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一、关于资本经营与企业档案的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跨入新世纪首先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共中央提出:“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传统计划经济是计划生产,80年代我国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90年代后期市场全面开放后,资本成了市场经济生产的要素,资本的投入是为了产出。资本经营理念的形成导致了资本来源的多元化?股份制、集团公司、控股公司和私有企业、三资企业的出现,以及资产的重组、拍卖和运营、资产的增值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制度结构和问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深化,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档案工作面临着档案与资产关系、档案所有权、档案接收范围、档案管理模式、档案流向等许多问题,需要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对策。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体现了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方向和档案学术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的好学风。
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认识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学术研究区别于日常工作的标志之一。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引发了破产企业档案怎么办?国有、集体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档案权益如何划分和保护?有众多母子公司组成的集团公司档案怎么管理?档案能否作为资产流动?……如果我们只管对层出不穷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即使追赶也永远是滞后的。围绕国有企业档案甚至集体企业档案、私有企业档案和证券档案、金融档案、内联企业档案、跨国企业档案……核心的问题是??资产经营、社会与档案和档案工作,如果我们上海档案工作者能够化大力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好这篇大文章,那么有了科学的理论就能在千变万化的资本经营社会里高屋建瓴。
二、关于知识经济与档案信息的理论。知识经济是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后,1990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第一次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导出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历史上对世界一切认识的总和。随着人们对知识认识的深化,知识体系有四类:第一类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客观事实方面的知识);第二类是为什么的知识(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第三类是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技艺和能力);第四类是知道是谁的知识(经验、诀窍、灵感)。知识体系前两类是反映事实和数据,后两类是隐藏在头脑或企业内部的隐含知识,知识信息主要是前两类知识的某种集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现代化推动了知识信息数码化的进程,知识信息能在长距离传递,在愈来愈广阔的地域里传播,。因而当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数字化时代”。
信息社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计算机应用已普及;二是计算机网络化。20世纪末,我国已经在着手建设信息社会。在上海,计算机普及率已达到很高水平,各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已建成,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汇集和提供信息的信息服务业兴起。在现实社会中知识信息犹如浩瀚的海洋,又是无序状态,妨碍人们的利用。只有经过收集、筛选和归纳后成为系统的信息才能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显著作用。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开发信息资源在未来的社会意义重大。在具备基本条件的信息社会里,知识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而是信息业。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使国民经济持续上升。事实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再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长的老路,必须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发展知识信息产业的新路。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和专家大声疾呼:发展我国知识产业应成为时代的主流,它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要害问题。
档案,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社会实践真实的有价值的记录,它具有知识体系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特征,因而是知识信息的一部分。面对我国知识经济的来临,档案界有识之士也在呼吁:要紧紧抓住档案工作难逢的发展机遇。1994年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出档案产业化问题,事隔五年,笔者高兴地读到江西财经大学黄建军博士等编著的专著中把档案工作称为档案业或信息存贮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行业。档案信息产业正在实际形成和被人们所认识。在21世纪初,档案与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步伐将会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已走向社会,电子档案成为档案的主体,档案工作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信息产业的理论在蕴育中诞生。
档案信息产业理论构架已经在朦胧中显现,今后将会愈来愈清晰。档案信息产业理论是研究档案信息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地位、作用和信息收集、加工、传递方法的理论,它包括档案信息产业化、档案信息电子化网络化、档案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档案与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档案信息机构形式和服务方式等等。上海发展知识经济有着良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条件。上海档案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全国率先系统地研究知识经济与档案信息的理论,为档案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关于档案法学的理论。当前的资本经营和较长远的知识经济都离不开法制,档案工作要适应各个时期经济形态社会的需要,必须有档案法规作保障。资本经营和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个公开、平等、竞争的大社会,政府的职能是保障经营者的合法财产权和依法经营的自主权。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随着改革的深入会愈来愈明显,档案界也是如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会不插手档案产业具体事务,其职能将转变为档案行政执法。
档案行政执法首要的问题是有法可依,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档的轨道。但是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法规体系还须不断健全、完善和更新。如何建设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相匹配的档案法规体系?档案行政执法如何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不仅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只有把有关档案法制的理论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法制理论问题很多,例如,依法治档这个口号提出已有10多年了,但是依法治档的具体内容至今尚未全部弄清楚,这就影响了依法治档的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与业务指导的内容和区别,也是必须研究的问题。今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除了制订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外,还有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监管、规范法人和公民档案行为的职能,这里涉及到什么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如何监管?监管的程序、监管的范围、监管与查处的关系、法人和公民有哪些法定的档案方面的权力与义务、违反了档案法规如何定量定性处罚……
上海档案学术研究历来十分重视档案法制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举办了多次关于档案法制方面的征文,成立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形成了很有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档案法规??《上海市档案条例》作出了贡献。跨入新世纪后,上海档案学术研究要加强档案法制方面的研究,组织精兵强将详细规划专题攻关,发动群众集思广益,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法学而努力。
新世纪是个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新千年。我们现在无法详细地规划未来,但是档案事业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明天一定更美好。明天始于今天,今天的努力为了明天的辉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世纪新开端的年月里,我们要做好近期的资本经营社会档案学理论、远期的知识经济档案学理论和档案法学理论三大块学问,为我国的档案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牛角摘自《档案学探索》2000年第2期)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7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